商會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 商會資訊 >> 圖片新聞圖片新聞

仁厚溫公祠

600×381

    仁厚溫公祠,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丙村鎮群豐村。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曆史。規模宏大,氣魄雄偉。南北長87米,東西寬一百二十多米。整座屋宇有四進三堂八橫三圍,俨然一座龐大的民居建築。 

  仁厚溫公祠是唯一收入中國建築學會編撰的巨著《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一書的客家圍龍屋。五百年的曆史長流,有著悠久的曆史,是古老的民居,一座典型的客家人特有的圍龍屋。 
  仁厚溫公祠構造精巧,由堂屋、橫屋、圍屋、化胎、池塘幾部分組成,各部分功用不同。她中堂部分就分上、中、下三個廳堂。上廳最高,中廳最大。中廳高5.65米,寬9.3米,深7.37米。房間有390間,兩邊還有近百的雜間。這在民居建築中是極爲罕見的。 
 
 
  整座建築有一條中軸線,兩邊對稱,由前至後漸次升高。中間部分是正堂,是族人祭祖、慶典、宴客之處,氣勢雄偉。八行橫屋整齊對稱。三重弧型的圍屋型似長龍,美如彩虹。 如此龐大精巧的客家圍龍屋,既有中原傳統民居之遺風,又有新環境新條件下的創新。 
  在堂屋與圍屋之間有一個化胎,是客家民居的特色。而在化胎上種蘇鐵,則是仁厚祠溫氏族人特有的傳統,因爲這裏還有一個族人祖先的傳說故事,蘇鐵是此地溫氏祖先的救命樹。 
那蘇鐵經四百多年的生長繁殖,每墩的外圍周長有四十多米,要三十個人手拉手才能圍攏。那蘇鐵古樸蒼勁,枝繁葉茂。溫氏族人從他們的十一世祖定居于此,現已傳至二十九世,前後十八代人,繁衍至四百多戶(不計外出定居的)千口人丁。
 
仁厚溫公祠概要
  梅縣當地最大的圍龍屋、距今已有500多年曆史的仁厚溫公祠,作爲梅縣現存700多座圍龍屋建築代表之一,加入梅州市客家圍龍屋群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曾同時居住500多人】 
  坐落在葉劍英元帥故鄉梅縣丙村鎮群豐村的巨型的客家圍龍屋仁厚溫公祠,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曆史。它是唯一收入中國建築學會編撰的巨著《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一書的客家圍龍屋。 
  仁厚溫公祠有三堂、八橫、三圍龍,擁有480多間廳堂、房間,當地村民溫伯告訴記者,仁厚溫公祠在上世紀70年代,曾同時居住了500多人,一座屋住了當時的2個生産隊。 
  仁厚溫公祠有宏偉寬闊的祠堂、深深的庭院和長長的天街、巷道。 
  仁厚溫公祠由堂屋、橫屋、圍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科學地組合而成。中間的堂屋有上、中、下三個廳堂和48間住房,光中廳就可擺20台宴席。堂屋的兩邊各有四行橫屋共“八橫”,共有240間房。這使整座建築顯得寬闊龐大,氣勢宏偉。堂屋和橫屋的後面是三層弧形的圍屋,又有房102間。圍屋形似長龍,美如彩虹。在堂屋和圍屋之間,長著兩株400多歲的華南蘇鐵樹。堂屋、橫屋的前面是一口半月形的池塘。 
  整座建築坐北朝南偏向東;中間有一中軸線,兩邊平行對稱;後面的圍屋與前面的池塘使全屋的外形呈橢圓形;屋內天街、巷道、走廊如脈絡相連,四通八達。 
  【夏天排雨冬天擋風】 
  仁厚溫公祠的構建科學而巧妙:全屋五部分主次分明,堂屋居中,其余成向心之勢;一年四季溫潤的東南風可吹遍每個角落,正午的陽光能照到每家門前;夏天大雨排水順暢,無淋漓瀝澇之苦;冬季寒冷的北風被擋在圍屋外面,族人在屋內享受冬日的陽光。 
  如此一座龐大的客家圍龍屋古民居,從曆史、規模和文化內涵來看,比起福建的圓土樓和山西的喬家大院一點也不遜色。 
  【仁厚溫公祠檔案】 
  已有500歲,占地2.3萬多平方米,擁有廳堂及房間480多間,爲梅縣迄今發現最大圍龍屋。

版權所有 : 世界客屬總商會 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35樓3518&3519室 電話 : (852) 2895 3639 Email:whk@whkba.org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k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