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 商會資訊 >> 商會動態商會動態

客家節日習俗有哪些?

過年  
    "
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方一樣,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曬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後要把灶台刷幹淨,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燒香、點燭、放紙炮。 

 

入年界  
    
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準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限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幹幹淨淨過年。

 

過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穀倉門上、禽畜欄前、家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幹幹淨淨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布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肴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後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歲 
    
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幹幹淨淨,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 

 

開大門  
    
正月初一按《通書》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飯後人們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小孩們穿著新衣,歡樂嘻戲,有的爭向年長者拜年:"公公叔叔家發財,糖子餅果拿給涯(我)。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特別是新婚女婿(嶽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嶽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倆口一起去,也有隻女婿一人去;有的當天回來,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和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嶽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嶽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

 

吃歲飯  
    
初三早上吃"歲飯"(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飯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幾個人就插幾雙,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有的還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歲飯要準備很多菜,有雞有肉,與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差不多。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外出做工幹活的就可以啟程了。 

 

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家家戶戶要籌辦菜肴,喝酒過年。要鬧元宵,新春遊樂活動到達高潮。 從過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各地遊樂活動不斷,以遊龍燈、舞獅為多,有的從正月初一、二起開始活動。龍燈和獅隊來到前,會預先發貼,來後要給他們送紅包、吃點心。龍燈、獅隊等除到各家各戶表演外,還要到村中各廟宇和祠堂向神靈及祖先拜年。逢到春節後的第一個墟期,各路龍燈、船燈、獅燈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開墟"。春節到元宵期間,各地還有以下一些遊樂活動: 

  送春牛 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組成一個小隊,向各戶送春牛圖,有吹嗩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鈸的,在每家門口吹打,送上"恭賀新禧"紅貼,主人會給紅包。 

  稻草龍 一截一截,插滿香火,由小孩抬著到各戶灶前和豬舍牛欄去舞,祝賀合家平安、六畜興旺,各戶要給紅包,小孩得歡樂,主人求吉利。


  蝙蝠燈 也由小孩逐戶去舞,"火龍進屋,要你蠟燭""恭喜發財,買田建屋",蝙蝠燈不收紅包,隻要蠟燭。 

  船燈 燈狀似船,在陸地表演遊唱。春節前排練,鑼鼓隊,奏十番配合。到村以後,吃罷點心,在開闊場地表演,由船夫、艘婆唱"十月懷胎""十二月古人""瓜子仁""一枝花"等曲調,艘公隻管劃船不唱曲。晚上要在祠堂"開天官",唱"天官賜福"等,最後喝酒吃飯。 

  獅燈 有儺人出場,一個獅頭,一個獅尾,一個孫猴子,一個沙和尚,還有鑼鼓隊。獅、猴、沙和尚演唱完後,要進行武術表演,打拳、舞刀、耍棍、跳桌。獅隊過年前要請師傅教練武術。 

 

春分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清明  
    
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區除大部分是春分掃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掃墓的。清明節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壇的。 

 

端午節  
    
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家家戶戶買肉、殺鴨、包粽子、做米果過節。端午是個大節,許多地方在外麵做工的都會回家過節。 

 

中元節  
    
客家地區多以七月十五為"鬼節"。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過節,謂"七月十四人過節,七月十五鬼過節" 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俗稱"八月節",也是個大節。吃月餅,賞月,慶團圓。各家各戶要置辦酒菜,買豬肉、宰雞鴨、做米果過節。中秋晚上,家人團聚過節,飯後吃月餅賞月。 

 

重陽節  
    
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也叫重九節,俗稱"九月節",是年尾大節,有"過了重陽無大節"之說,出門的人很多都要趕回家過節。這一天,很多地方人們要帶著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風箏,謂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說,此俗係祖先從北方中原帶來,代代相傳至今。這一天,有些老人和婦女則上山到庵廟燒香拜佛。 

 

冬至  
    
冬至在農曆十一月,也叫"過冬年"。過冬至要吃豬肉、牛肉,做米果、煮湯丸,有錢人要吃鹿茸、人參補冬。 

 

梅州風俗 

1.春節:春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入年界到除夕為準備階段;年初一到年初五為過年階段;年初六到元宵節為餘興階段。較特別的活動有送年,打彈煤,蒸歲飯,食年酒,守歲,開大門,拜年,遊樂活動等。
    2.
立春:即交春。此時民間一般備香案,燒香照燭,放鞭炮、高升炮,貼上"迎春接福","春臨福至"等紅箋,名為接春 
    3.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客家民間城市鄉村到處點綴著各種花燈,十分美麗。汀州風俗元宵節前,做母親的要送蓮花燈給出嫁而未生孩子的女兒,燈諧音,取送丁,添丁之意。各地元宵節大同小異。 
    4.
驚蟄:汀州民間有兩種習俗與衛生有關。一是炒豆子,或在熱水中煮連毛芋子,二是在櫥腳桌腳,柱腳,牆腳等處撒一些石灰。兩者都是為了滅蟲。 
    5.
春社,秋社:農村長期以來有在社日祭祀土地神,五穀神風俗。往往迎神,“撐社打醮,祈求年成豐盛。 
    6.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延續到穀雨前後,約一個月左右。先醮眾墓後醮家墓。立夏過後掃墓則稱祭野鬼 
    7.
端午: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日前幾日,以竹葉包糯米做粽子,親友互贈。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用藥把水洗浴,以桃樹枝掛門首以避邪等。 
    8.
入伏:城鄉許多人家熬仙人凍吃。 
    9.
食新:即嚐新米。一般是在小暑過後,逢卯日食新。鄉下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一同吃嚐新酒。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供品有苦瓜,絲瓜,茄子等。俗謂苦瓜保佑大家,絲家保佑全家老少,茄保佑老婆。 
    10.
七月七:客家有關於七夕乞巧牛郎織女的傳說,但與此有關的習俗較少。民間有在屋外夜裏坐觀天象的活動。一些婦女有姐妹會。汀州民間有聚餐請先生的習俗。 
    11.
中元節:也即鬼節。客家的中元節是在農曆七月十四日。長汀俗稱七月節七月半十三十四吃葷,十五吃素。有蒸糕點結緣接太公太婆”,“燒包”,“燒夜香等舊俗。汀城原有上刀梯的風俗。中元節迷信色彩較濃,今舊俗逐漸淡薄。 
    12.
中秋: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中秋之夜,民間尚有幾種與月有關的習俗,近似巫術,如伏花,啄月姑,跳擔杆,旋水碗等。 
    13.
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有的山村又叫兜尾節,認為它是一年中最後一個重要節日。鄉間一般炸各種糕點,殺雞鴨,城市則較簡單加加餐。登高,飲菊花酒是傳統習俗。 
    14.
十月半:十月十五下元節,又叫完冬節。農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類食品,謂做完冬。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戲之俗。 
    15.
小年夜: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有送灶君爺上天之說。常用糖瓜祭灶,為求把灶王爺的嘴抹甜了,在玉皇大帝麵前多奏好事

下一篇: 廣東漢樂

版權所有 : 世界客屬總商會 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35樓3518&3519室 電話 : (852) 2895 3639 Email:whk@whkba.org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kba